投资者买股票,一般有两种情况:涨或跌。对于前者,只要卖出,就能获利。越买越跌股票对于后者,主要有两种处理方式:一种是止损,另一种是平仓。由于理念和方法的不同,投资者选择的策略也不同。有些人喜欢用前一种方法,而有些人擅长用后一种方法。我们更多地使用后一种方法,即跌得越多,买得越多。所谓“跌时买入”,是指首次买入某只股票。当股价下跌一定时间或区间时,可以买入一定数量的股票,以此类推。相反,它指的是首次出售的股票。当股价上涨到一定的时间或区间时,一定数量的股票又被卖出,依此类推。
一是确定首次买入品种。应选择长期跟踪、熟悉股性、盘子适中、业绩优良、估值合理、涨幅不大、跌幅较大且主力被套甚至深套的股票。这种股票往往机会大于风险、操作起来较为放心。否则,极有可能以首次买入为起点,由“越跌越买”变成“越套越深”。
二是确定具体交易方法。一方面要控制总量,采取“越跌越买”法操作的单一品种市值一般不超过总市值的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一;另一方面,要做好交易。既要根据下跌幅度进行交易,如每跌5%或10%买入一次,又要把握具体买入数量,如每次买入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等,直至达到建仓极限时为止。
三是确定操作之后的策略。包括建仓完毕后的策略,如股价出现下跌,则应持股不动,既不买入也不卖出;如股价出现震荡,则可高抛低吸做短线;如股价出现上涨,则应分批卖出、越涨越卖,直到卖完全部筹码时止。也包括筹码卖完后的策略,如股价出现上涨,则应持币不动、不再买入;如股价出现震荡,则可低吸高抛赚差价;如股价出现下跌,则应分批买回、越跌越买,直至全部接回。
采用“越跌越买”法操作时,常常会遇到两方面的情况:一是在分批买入或卖出尚未结束时,股价就出现了反向运行;二是在分批买入或卖出已经结束后,股价继续同向运行:跌后再跌、涨后再涨。每当遇到此类情况时,对投资者心态和技法都会带来考验。因此,能否运用好“越跌越买”操作法的关键,实际上取决于能否经受住以下“三大考验”。
首先是买入后股价长期阴跌的考验。“越跌越买”虽然是一种机会大、风险小的操作方法,但风险小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。例如,在部分投资者看来,某一品种应该跌无可跌,于是大量买入,但买入后该股继续大跌。在这种情况下,就非常容易动摇投资者当初的判断,此时操作也变得越发关键:不仅已经买入的筹码仍要继续持有,更要坚信当初的判断,而且应分批再买,越跌越买。事实反复证明,“越跌越买”买入的筹码,建仓成本更低,获利也就更丰厚。